选址:在高速服务区的屋顶、停车场、边坡等光照充足且遮挡物少的区域安装光伏板。
组件选择:采用高效、耐用的光伏组件,如N型TOPCon双面双玻光伏组件,这些组件具有发电效率高、耐候性好、运维成本低等优点。
支架设计:根据场地条件设计合适的支架结构,确保光伏板能够以最佳倾角安装,最大化发电效率。
并网接入:将光伏发电系统接入服务区电网,实现电能的并网发电和余电上网。
智能监控:建设光伏发电系统智能监控平台,实时监测光伏板的发电状态、发电量等数据,确保系统稳定运行。
定期维护:定期对光伏板进行清洗、检查和维护,预防潜在故障,提高系统发电效率。
在高速服务区周边进行风力资源评估,确定适合安装风力发电机的区域。
根据风力资源评估结果,选择适合的风力发电机型号,并安装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区域。
确保风力发电机与周围环境和景观相协调,避免对服务区运营造成不利影响。
将风力发电系统接入服务区电网,实现电能的并网发电和余电上网。
建立风力发电系统运维团队,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。
选择大容量、长寿命、高效率的储能电池,如锂离子电池等,以满足服务区在用电高峰时的电力需求。
根据服务区的电力需求和光伏发电、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量,合理配置储能电池的容量和数量。
建设储能电池管理系统(BMS),实现对储能电池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。
采用智能充放电控制策略,根据服务区的电力需求和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发电量,自动调整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状态。
在新能源发电量充足时,优先使用新能源发电系统供电,并将多余电能储存至储能电池中;在新能源发电量不足时,使用储能电池供电或切换至服务区电网供电。
建设综合能源管理系统,将光伏发电系统、风力发电系统、储能系统和服务区电网等纳入统一管理平台。
1、通过综合能源管理系统,实现光伏发电系统、风力发电系统、储能系统和服务区电网之间的能源调度和优化配置。
2、根据服务区的电力需求和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发电量,动态调整各系统的运行状态,确保服务区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,降低碳排放量,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。
为过往车辆和旅客提供绿色、低碳的能源服务,提升服务区形象和品牌价值。
通过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建设和运营,降低服务区电力成本,提高经济效益。
利用余电上网政策,将多余电能出售给电网公司,增加服务区的收入来源。